碳材料
碳材料是當今商業用途最廣泛、最常見的負極材料,主要包括天然石墨、人造石墨、硬碳、軟碳、MCNB(中間相碳微球)。 在下一代負極材料成熟之前,碳材料尤其是石墨材料仍將是負極材料的首选和主流。
1.1 石墨
石墨根據其原料和加工工藝的不同,分為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。 由於石墨的鋰電勢低、初始效率高、循環穩定性好、成本低,石墨已成為鋰離子電池應用的理想選擇。 負面材料。
天然石墨:一般以天然鱗片石墨為原料,經改性製成球形天然石墨使用。 天然石墨雖然應用廣泛,但也存在幾個缺點:①天然石墨表面缺陷多,比表面積大,初始效率低; ②採用PC基電解液,存在嚴重的溶劑化鋰離子共嵌入現象,導致石墨層膨脹剝離,電池性能會失效; ③天然石墨各向異性強,鋰離子只能從端面嵌入,倍率性能較差,鋰易分離。
天然石墨的改性:
①針對天然石墨表面缺陷多、耐電解質性能差的問題,採用不同的表面活性劑進行改性。
②針對天然石墨各向異性強的問題,工業生產中常採用機械處理的方法,將顆粒形狀塑造成球形。 氣流整形器利用風力衝擊使顆粒相互摩擦,切割顆粒的棱角。 該方法不會引入摻雜雜質,球化效率高,但會造成大量顆粒粉化,成品率較低。 機械熔合機利用物料在轉子內高速旋轉,在離心力的作用下緊貼在裝置壁上,並高速通過轉子與定子擠壓頭之間。 此時,物料同時受到擠壓力和剪切力,在顆粒與顆粒之間、顆粒與設備之間摩擦力的作用下,表面呈現機械熔融狀態,從而達到球化的目的。 天然石墨已球化,粒徑D50範圍為15~20μm。 初始效率和循環性能顯著提高,倍率性能大幅提高。
人造石墨:一般以緻密石油焦或針狀焦為前驅體製成,避免了天然石墨的表面缺陷,但仍存在因晶體各向異性導致倍率性能差、低溫性能差、易鋰分解等問題 充電時。
1.2 軟碳
軟碳又稱可石墨化碳材料,是指能在2500℃以上高溫下石墨化的非晶碳材料。 一般來說,根據前驅體燒結溫度的不同,軟碳會產生三種不同的晶體結構,即非晶結構、紊流層無序結構和石墨結構。 石墨結構也是常見的人造石墨。 其中,非晶結構因其結晶度低、層間距大、與電解液相容性好而受到廣泛關注,因而具有優異的低溫性能和良好的倍率性能。
1.3 硬碳
硬碳又稱難石墨化碳材料,在2500℃以上高溫下難以石墨化,一般通過前驅體在500-1200℃範圍內熱處理而獲得。 常見的硬碳有樹脂碳、有機聚合物熱解碳、炭黑、生物質碳等。
鈦酸鋰材料
應用領域:鈦酸鋰的優點和缺點都非常明顯,性能也比較極端。 因此,應用於具體的細分領域,發揮其特長,才是正確的應用方法。 目前,鈦酸鋰電池主要應用於城市純電動BRT公交車、電動混合動力公交車、電源調頻及調峰輔助服務等領域。
矽基材料
研究熱點:矽被認為是最有前途的負極材料之一。 其理論克容量可達4200mAh/g,比石墨材料高10倍以上。 同時,鋰電池
Si的化合電位比碳材料高,充電時析鋰的風險小。 更安全。 目前矽基材料的研究熱點分為兩個方向,即納米矽碳材料和矽氧(SiOx)負極材料。
改進方向:針對上述問題,近年來學者們不斷探索提高矽負極材料性能的新方法。 目前的主流方向是以石墨為基體,混合5%~10%的納米矽或SiOx,形成複合材料並進行碳包覆,抑制顆粒體積變化,提高循環穩定性。
納米矽碳材料
材料設計:納米矽碳材料初期研究主要集中在400-500mAh/g的低容量方向,材料結構主要包括核殼型和嵌入型。
優化電池化學體系:除了材料設計外,還通過研究粘合劑、導電劑和電解液來優化電池化學體系。 400mAh/g矽碳材料600次循環容量保持率超過80%。 在此基礎上,通過優化顆粒結構,開發高功率型材料。
二氧化矽材料
補鋰:SiOx材料可逆容量高達1500-2000mAh/g,嵌鋰過程中體積膨脹僅為120%(納米矽材料可達300%以上),大大提高循環次數 矽基材料的壽命。 然而,SiO材料Li的首次嵌入過程中會生成不具有電化學活性的Li4SiO4,導致SiOx材料的初始效率遠低於石墨和矽碳材料,這也成為其應用的主要障礙。 SiOx材料的應用 因此,對於SiOx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降低首次不可逆容量。 為此,研究人員開發了不同的補鋰方法,試圖補償負極在首次充電過程中消耗的活性鋰。
研究方向:SiOx材料的預鋰化工藝由於對環境要求較高,目前仍處於實驗室階段,無法大規模應用。 因此,後續研究將集中在正極材料的預鋰化和SiOx材料的預鋰化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