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目前最常用的負極材料:石墨
手機和電腦中的鋰離子電池幾乎都採用石墨作為負極。為什麼選擇石墨?
• 優點:石墨堪稱「老將」-其層狀結構(類似一疊紙)使鋰離子能夠輕鬆「鑽」入層間並保持穩定(形成LiC₆化合物)。此外,石墨成本低廉、化學性質穩定,充放電過程中體積變化極小(僅約10%),且循環壽命長(通常可進行超過1000次充放電循環)。
• 缺點:儲能容量有限-理論上,1克石墨最多只能儲能372毫安時(技術上稱為「比容量372毫安培時/克」),難以滿足電動車「續航里程翻倍」的需求。
2. 新興「潛力股」:矽基材料
為了提升電池容量,科學家開始將目光轉向矽——它的「儲存容量」是石墨(理論比容量4200 mAh/g)的10倍以上。 1克矽可以儲存比石墨多10倍的鋰離子! • 為什麼矽未能廣泛應用?矽有一個致命的問題:「儲存膨脹」。當鋰離子進入矽時,其體積會膨脹300%(相當於蘋果膨脹成西瓜),導致材料破裂,電池很快就會報廢。
• 解決方案:科學家正在為矽添加一層保護層——例如,將矽製成奈米顆粒(以降低膨脹應力)、將其與石墨(一種矽碳複合材料)混合,或在其表面塗覆一層碳(以穩定其結構)。目前,一些電動車電池正在添加少量矽(5%-10%),這可以將電池壽命延長10%-20%。
3. 著重「安全與長壽」:鈦基材料(鈦酸鋰)
在某些應用領域(例如公車和儲能電站),電池的安全性和長壽至關重要。鈦酸鋰(Li₄Ti₅O₁₂,縮寫為LTO)正是為此而生。 • 優點:它是一種「零應變」材料-鋰離子進出時,其體積幾乎保持不變(<1%),從而擁有極長的循環壽命(超過10,000次充放電循環)。其高工作電壓(相對於鋰金屬為1.55V)可防止因電壓過低而導致石墨材料形成危險的鋰枝晶(枝晶可能刺穿電池並導致短路)。
• 缺點:其「儲存容量」較小(僅175mAh/g,不到石墨的一半),導電性差,充電速度慢,主要適用於壽命和安全性要求高但能量密度較低的應用。
4. 其他“潛在玩家”
除了上述材料外,科學家們還在研究矽的「親戚」(例如錫和鍺,它們也具有較高的比容量,但存在體積膨脹問題)、二維材料(例如MXenes,它們具有優異的導電性,可以在層間儲存更多的鋰離子)以及黑磷(其理論容量是石墨的七倍,但易氧化)。這些材料目前處於實驗室階段,需要解決穩定性和成本等問題。
目前,石墨憑藉其均衡的性能(容量、壽命和成本),佔據了超過90%的商業市場。矽基材料憑藉其高容量(4200 mAh/g)成為下一代負極材料的核心方向(預計到2030年矽含量將超過20%)。鈦基材料(LTO)適用於對安全性和壽命要求極高的應用,例如儲能和商用汽車。負極材料的未來發展趨勢是複合材料(例如矽碳複合材料和碳鈦複合材料)。公司透過多種材料的協同效應,彌補單一材料的不足,實現高容量、長壽命和低膨脹之間的平衡。在技術突破和政策支援下,鋰電池負極材料正引領新能源產業邁向更高能量密度、更高安全性和更永續的未來。